网上有关“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原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原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着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于是,马歇尔的思想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
第三章 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
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
《经济学原理》理论贡献和特点
经济学常识pdf薛兆丰
《经济学原理》内容精要:《经济学原理》全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为“导言”,主要阐述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等基本思想。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是研究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经济学在研究社会财富和经济现象的同时,也对人本身进行研究。马歇尔还强调从人的心理因素和动机两个方面来研究经济,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动力和阻力这两个方面。马歇尔认为经济规律就是对经济倾向的叙述,它较自然科学来说是不精确的。他还指出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取经济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主要是对一系列的经济学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在这一篇中,马歇尔介绍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主要有财富、市场、消费、生产、劳动、收入、资本、利息和利润等。他将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称为财货,但并不是所有的财货都是财富,所谓财富是指一切直接有助于人们获得产业效率的精力、才能和习惯。他还认为并非所有的劳动都具有生产的性质。
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主要研究消费及需求理论,具体理论有用货币间接衡量货物的边际效应、需求规律、需求弹性、消费者的选择原则和消费者剩余等。马歇尔的需求理论是以人的欲望为出发点的,他的需求规律是:需求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大,或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马歇尔认为.消费者购买某物所得的满足通常会超过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及所放弃的满足,从而在购买中得到多余的满足。如果对它进行经济衡量,则是消费者为购买此物而愿付出的价格减去购买此物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剩余额,这个剩余部分就称为消费剩余。
第四篇“生产要素”,着重阐述了生产与供给学说。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大类,其中组织指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
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主要论述了均衡价格理论。马歇尔用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论证他的均衡价格论,这种理论是经济学中价值决定问题上供求论的另一种表述。马歇尔将均衡价格按时间长短分为三类:极短时间内暂时的市场价格,短时期内正常市场价格,长时期的正常价格。除此之外,马歇尔还讨论了垄断与均衡价格之间的关系,并对垄断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充满信心。
第六篇“国民所得分配”,共分为13章,主要研究分配问题。这部分介绍了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四种分配形式。在工资理论中,马歇尔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供求均衡,其大小由劳动要素的需求与供给来决定。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分为纯利息和毛利息两种,资本的价格指的是纯利息。利润是资本家经营管理企业的组织生产以及承担风险的报酬,它包括三个方面:资本供给、经营能力供给、组织管理能力供给。
慢读《经济学原理》:十大经济学原理
1. 经济学常识.pdf
经济学常识.pdf 1.求几本实用的经济学书籍
根据经验推荐啊,按一下顺序读下去
曼昆 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入门书籍,美国各大经济学院的教材,比较新
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现代的奠基之作,微观部分也可以看看
看了这两本,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就具备了,再看看一些分支,比如斯蒂格利茨的信息经济学,辟古的福利经济学
金融股票方面可以看看找本金融投资教材,包括穷爸爸富爸爸,巴菲特投资书籍,罗杰斯水晶球都可以看看
国内的经济学文章的话推荐看看张五常。
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可以进一步交流,谢谢!
2.我是一名大学生 想了解有关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请问有什么好书可以推
(一)宏观、微观经济学
初级读本:
1.《经济学》斯蒂格里兹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经济学案例与小品》斯蒂格里兹著
3.《经济学》萨缪尔森著
4.《经济学原理(中译本)》曼昆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5.《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二)货币、金融
1.《国际金融》何璋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国际金融》姜波克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3.《货币银行学》曹龙骐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货币银行学》黄达 人民大学出版社
5.《货币银行学》孙礼照 清华大学出版社
6.《货币银行学》曹兴化 经济科学出版社
7.《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戴相龙
8.《货币金融学》米什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货币、银行与经济》梅耶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这些在网上都可以下到电子书,记住用pdf软件打开哦!txt格式可能不行。
选择慢读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其实读了不少书,但是记下的并没有多少,也就是说明读了没用。
后来也尝试了记重点笔记,但是读书其实和看**差不多,同样一句话只有在场景里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另外有些读书时觉得看了就懂的浅显道理,等到生活中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是会忘了。
因此我选择慢读,一点点架构整个知识体系,虽然在快节奏社会效率才是很重要,但是看得快了等于没看,不如慢慢来吧。
划线是原文,未划线是自己的理解,划线加涂色代表自认为很重要,尽量跳过描述性的话语,尽量吸取精华。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是重要的。资源天生具有稀缺性,即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经济学也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分配决策,从而探索出规律和趋势。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获得一样东西,通常要放弃另一样东西,而着就是一种交替关系。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比如学生有时间,那么是用时间来学习还是用时间来玩,选任何一样都会失去时间,其实就是一种资源配置。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怎么样拿的快,拿得多,平等是平均分配。以政策为例,有利于成功人士的政策固然可以更快创造财富,但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就减少了穷人的获取,换句话说牺牲了平等。但如果过于侧重平等有利于穷人,从成功人士身上拿走太多,又会挫伤成功人士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良好的政策一定是头部玩家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底层又不至于掉的太远,甚至被抛弃。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句话:兼顾效率与公平。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机会成本,由于面临取舍,人们就会考虑成本和收益,换句话说哪个更有利选哪个,而被放弃的就是机会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通常不直观,很难直接看出来,比如上大学和进社会工作,看起来上大学花的学费和生活费是机会成本,但是大学里吃住要远比进社会花的少,吃住的节省也可以算是一种上大学的收益。
由此延申还有短期收益、长期收益的问题,比如学习当然是有长期收益的事情,但是玩乐的短期收益又更加直观,道理就这么简单。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这种调整就是边际变动,由此也产生边际效应。举例:同样是读书,上三年学跟上两年学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种边际效应,比较两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就能够做出考虑,是否值得多上一年学。
再比如飞机有空位时,多一名乘客的收益大,成本增加却很少,这也是边际效益。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个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会考虑成本和收益作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决策也会受影响。苹果贵了,人们就会少吃,但生产商就会雇佣更多人去采摘,也就是扩产能,供需双方都因为成本收益变动而做出了决策。
所以制定政策就要多考虑随之而来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安全带普及,原本是希望保护人的安全,但是人们因为有了安全带,感觉安全了,反而更加放肆的开车,最后,安全带的普及导致的结果时:司机死亡率下降,车祸数量上升,行人死亡人数增加。
所以,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所以,分析任何政策,不仅要考虑直接影响,也要考虑间接影响。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并不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你赢我输。比如一个家庭如果完全与其他家庭隔绝,没有贸易没有竞争,那么这个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做衣服、盖房,而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通过与其他人交易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国家贸易也可以使本国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获得,并享有更多丰富的物品和劳务。当然,这是理想原理,在实际操作里,各国还是会设置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本国产业,否则问题就来了。
比如,如果中国做衣服比种粮食挣钱,那大家都去做衣服,粮食全靠进口,万一哪天人家不卖粮食,那你也就失去自主权要么高价买要么等饿死,所以国家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的观点就是价格指引家庭和企业在市场进行交易。价格反映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由于在不知不觉中权衡利弊,价格指引大家趋向于更有利的活动,从而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社会福利社会财富最大化。
而这也被西方学者用来阐释为什么共产主义苏联走向失败,苏联的价格由政府指定而不是市场决定,导致价格指引家庭和企业实现效率的作用失灵,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之后。
但这个看法也比较片面,如果只做经济考量,只考虑价格,那毒品是不是应该放开?因为管控所以取得毒品的成本巨高,导致毒品价格高,按照这个市场逻辑,那就应该放开毒品管控,大量资本涌入毒品市场,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失控。
所以市场经济有它的优点,但也需要管控,所以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放就放,该管就管。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就是促进效率或者促进平等,但市场有时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也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两个原因:一是外部性,一个行动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如果化工厂不承担排污的成本,它绝对会大量排放。二是市场势力,也可以理解为垄断,独家占有资源那么就独家享有议价权。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有效率,但是不能保证公平。NBA球星比国际象棋手挣的多,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看NBA,但你能保证球星一定比棋手更幸苦?这公平吗?所以网上也总有一种声音,凭什么明星收入那么高,还不是因为观众多,他们不见得比科学家付出多吧?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决定生活水平,换句话说谁会挣钱,谁就有钱,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生产率增长的放缓也就导致了生活水平增加的缓慢,这是根本,也是幸福感降低的缘由。
美国日本这些年来生活水平没有增加多少,并不是因为中国强大的竞争力,而是他们自身的生产率增长变慢,但是政客们都是看破不说破,转移矛盾去甩锅。
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良好教育,拥有生活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这才是根本,而不是像西方一些人叫嚣着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本质上还是他们的生产率低,不考虑提高生产率只想着不让别人进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财政赤字的政府需要为赤字筹资,也就是到金融市场去借钱,那么就减少了其他借款人获得的资金量,这也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的资本(企业的工厂)。
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所以通常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钱都被国家耗着了,大家能用的也就少了,就这么简单。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大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钱不值钱。
按道理,各国都应该抑制通货膨胀,但美国就是会滥发美元,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它多印钱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而让持有美元的其他国家承担损失。短期来说这当然是美国占便宜,但是也就影响了美元的信用,所以都在考虑慢慢弃用美元。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而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
低通货膨胀也就是通货紧缩会引起失业增加。例如当政府减少了货币量,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遭遇居高不下的价格,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下滑又导致企业解雇工人,也就是失业问题,因此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简单来说就是人手上钱少了不值钱了不愿意买东西,商家卖不出去就解雇人,导致人手上的钱进一步减少。虽然这是暂时的,但这个暂时也可能持续多年。
与通货膨胀对应起来看更容易理解。所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是好事。
再次梳理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关于个人作出决策的基本结论: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任何一种行动的成本可以用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作出决策,以及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贸易的一种好方法,如果存在某种市场失灵,或者如果市场结果不平等,政府有可能改善市场结果。
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的根源,而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欢迎留言评论,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
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原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晓亦]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zsmmy.cn/xqzs/202507-635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晓亦”!
希望本篇文章《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原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原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原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