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医联体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联体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医联体是指由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步骤,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是积极推进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纵向整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科学有序就诊秩序,切实方便群众就医的重要抓手。
扩展资料:
医联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推进内部医疗资源整合。
医联体内部实现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提升医联体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药事耗材管理。统一医联体内用药目录,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
2、建立规范双向转诊机制。
充分发挥医联体内核心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利用各成员单位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联体内部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愿配合,畅通双向转诊。
3、加大技术帮扶和科室援建力度。
强化医联体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加强下级机构薄弱科室建设,积极推广适宜技术,有针对性地为各成员单位至少培育1~2个特色品牌科室。
4、强化“三位一体”保基本。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科学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服务,让签约居民优先享受健康指导、门诊预约、慢病管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政策。适时补充、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不断夯实“网底”,发挥好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
5、实现信息系统整合。
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机制,有效共享服务资源,及时畅通就诊信息,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
6、完善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平台。
充分发挥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为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质化、一体化服务,实现区域内检查结果互认。
卫计委医疗质控指标
确保民营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要在民营医疗机构加强质控工作;同步加强民营医院专科能力建设,逐步缩小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差距;在民营医疗机构当中加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人才建设。
一、在民营医疗机构加强质控工作
目前全国成立了30多个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把质控中心工作覆盖到包括民营医院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同时,要把民营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纳入到整体国家质控体系,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质量信息的分析,对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质化管理。
二、同步加强民营医院专科能力建设,逐步缩小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的差距。
三、在民营医疗机构当中加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的人才建设
在医疗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当中也要指导民营医疗机构完善内部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提升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医疗质量提升的主体责任,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当中的持续改进,让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扩展资料
民营医院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难。目前,江苏省一些地区医保定点虽未排斥民营医院,但实际执行时存在一定的歧视,绝大多数民营医院很难被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
二是已进入定点的民营医院反映,医保病人起付标准低于公立医院。尽管一再有报道称医保要对民营医院开禁,但具体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纳入医保的民营医院还是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民营医院发展速度的大环境。
虽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并不排斥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只要“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就有进入的机会,但是民营医院要引进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须经卫生部门审批,每年还有额度限制。光这一条,就卡死了不少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之路。
中华网-国家卫健委:全国医院过半为民营 将实行同质化管理
卫计委医疗质控指标是什么,质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以下的卫计委医疗质控指标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理解。
卫计委医疗质控指标2
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
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 ScvO2;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
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五、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意义:反映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六、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
定义: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机械预防(肢体加压泵、梯度压力弹力袜等)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等。
意义:反映ICU患者DVT的预防情况。
七、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
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
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用来计算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八、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io)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校准后的病死率,为ICU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ICU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
ICU实际病死率为ICU死亡患者数(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除外入院时已脑死亡,因器官捐献而收治ICU的患者。
意义:反映ICU整体诊疗水平。
九、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定义: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ICU的整体管理及治疗水平。
十、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
定义: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后48h内再插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例数的比例。
不包括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后再插管。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脱机拔管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一、非计划转入ICU率
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非早期预警转入,或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
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非计划转入ICU的原因应进行分层分析(缺乏病情恶化的预警、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等)。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二、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
定义:转出ICU后48h内重返ICU的患者数占同期转出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转出ICU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
定义:VAP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
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有创机械通气及管理能力。
十四、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定义:CRBS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
单位:例/千导管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血管内导管留置及管理能力。
十五、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
定义:CAUT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导尿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
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意义:反映ICU感控、导尿管留置及管理能力。
注:本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包括PICU、EICU、CCU等所有重症医学救治单元。
卫计委医疗质控指标2
4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了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的质控指标(2015年版)。
这是首次以专科为单位,系统地发布医疗质控指标,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工具。
质控指标的内容描述,包括指标定义、计算公式和意义3部分。
这些指标数据可以反映某一个医学专业的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以麻醉专业为例,此次共给出医疗质控指标17个。
其中包括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这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为方便操作,指标还给出了麻醉方式的具体5种分类。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则是一项重要的过程指标,体现了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
而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则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此次发布的这些质控指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管医疗机构水平如何,都可以利用这套工具,对自身医疗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人员表示,指标将医疗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精细化拆分,提示医疗机构注重医疗质量的过程控制。
医院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指标数据,发现医院内某些领域和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改进。
医疗质控工作的目标是缩小地区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质量差距。
建立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应用后产生的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也利于各地对不同医疗机构间医疗质量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本区域内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
同时,运用质控指标,国家也可以进行地区间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质量横向比较和分类指导,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据悉,我国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接下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制定更多临床专业的质控指标,同时将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实现持续改进;通过指标的应用,了解全国医疗质量的基线水平,进一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质控标准体系。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还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可以实时抓取医疗机构运行数据的信息化质控。
关于“医联体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代灵]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zsmmy.cn/xqzs/202510-59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代灵”!
希望本篇文章《医联体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医联体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联体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医联体是指由不同级别、...